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2017年“春晖计划”访问团圆满实现归国交流

[复制链接]

60

主题

62

帖子

2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1:0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为了响应教育部“春晖计划”提出的“为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合作科研、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做实事;为我国重点发展的前沿科学研究做实事”的号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及教育部国际司的大力支持下,由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成员李文忠博士、梁玉仓博士、郑凯博士、王达博士及宋琳女士(由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总署出资支持)等五人组成的“春晖计划”访问团(以下简称 “访问团”)一行5人于2017 年 10 月 26 至 11月14日先后考察和访问了北京化工大学、延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及广东工业大学等5所大学,并就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搭建国内人才引进平台、项目合作及学者互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现已圆满结束此行,收获颇丰。现就相关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第一站: 访问北京化工大学


10月27-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及教育部国际司支持的及由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组织的2017年教育部“春晖计划”访问团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探讨。
本次“春晖计划”学术访问团成员包括图宾根大学化学系纳米材料研究组课题组长梁玉仓博士、玛丽-居里学者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郑凯博士、德国明斯特大学王达博士及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宋琳女士(由DAAD “IPaK”项目资助)。在此次交流活动中,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了包括洪堡学者西北工业大学国家青年千人尚利教授、洪堡学者北京服装学院张秀芹教授、洪堡学者北京化工大学苏志强教授、洪堡学者北京化工大学孙振宇教授、留德归国青年女科学家北京化工大学尹梅贞教授及北京化工大学张振方博士等在内的多位留德归来学者参加此次交流,可见该大学及学院对此次访问的重视。
10月27日上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赵静教授与访问团成员就该校及学院目前情况、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师资配备、学院发展前景及博士生共同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座谈。随后苏志强教授带领访问团成员参观了与碳材料及杂化材料合成与表征相关的重点实验室。
10月28日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如期举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立群教授、副院长于中振教授、教学负责人隋刚教授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苏志强教授主持。会议开始,材料学院院长张立群教授对到场嘉宾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材料学院近年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可喜成绩。张立群院长表示希望借此机会向德国华人化学化工学会发出邀请,就人才引进、科研合作、学生交换、博士生联合培养等多方面开展活动。随后作为访问团团长的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的学术顾问梁玉仓教授介绍了化学化工学会的基本概况,强调了学会的宗旨是促进在德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及中德两国之间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为国内高校的人才引进搭建桥梁及创建一个平台为国服务。
学术会上梁玉仓博士做了题目为“周期性介孔(有机)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及应用(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s (PM(O)Ss): From synthesis to applications)”的报告,王达博士做了题目为“Cellular effect and biomimetic properties in vitro of novel 4,5-dialkylated imidazolium NHC salts”的报告,宋琳女士做了题目为“Functional analysis of wild-type and N471D strumpellin in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的报告及郑凯博士做了题目为“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的报告(见图一)。
图一:上图为参会的访问团成员及受邀的专家学者。中图和下图为正在作报告的春晖访问团成员。

学术会上受邀专家尹梅贞教授、尚利教授、张秀芹教授、孙振宇教授及张振方博士分别做了题为“荧光拓扑高分子的构建与生物应用”、“In situ monitoring nano-bio interactions by fluorescence techniques”、“聚乳酸立构复合物的结构调控及其纤维的研发”、“Exfoliation and dispersion of graphene and other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和“纳米粒子复合功能化聚乙二醇基水凝胶的制备及研究”的报告,最后苏志强教授就他课题组最近的科研进展与成果做了题为“功能性纳米杂化纤维的结构设计及应用研究”的报告。
学术交流期间,与会青年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分别介绍了本领域及自己的科研最新进展,展示了扎实的学术功底、新颖的研究理念,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术会议后,北京化工大学人事处与春晖成员就人才引进相关事宜进行了座谈。
此次学术交流会的圆满成功,得益于北京化工大学苏志强教授的大力引荐及他和他的团体的积极组织,为留德化学化工学会和北京化工大学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和平台,为北京化工大学有志留学德国的学生提供了了解德国高校的机会,开阔了与会师生的科研视野,拓展了研究思路,也为留德华人学者回国工作服务提供了信息渠道。此外,北京化工大学学校新闻网也对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

第二站: 访问延安大学


10月29日至31日,留德化学化工学会2017年教育部“春晖计划”访问团成员图宾根大学梁玉仓博士、科隆大学宋琳女士、埃朗根-纽伦堡大学郑凯博士、明斯特大学王达博士一行4人应邀访问延安大学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10月30日上午,学术交流开幕式在能源化工大楼216报告厅举行。延安大学校长张金锁教授,化工学院院长张琰图教授,国际处处长梁润生教授及化工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留德化学化工学会2017年教育部“春晖计划”访问团学术交流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国际处处长梁润生教授主持。
张金锁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延安大学的历史沿革,近年来学校教学、科研取得的主要成绩,以及目前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张金锁校长希望留德的各位学者能以本次学术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深对延安大学的了解,在举办个人学术报告会的同时,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共享等事关贵校化工学院特色发展和高水平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建言献策,积极贡献智慧和经验,为延安大学的发展推荐人才。此外张金锁校长也简单地介绍了延安大学新校区的建设情况。
我团梁玉仓博士在发言中表示将积极支持母校的发展,并为母校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张琰图院长在发言中表示化工学院将珍惜本次学术交流机会,积极与各位学者开展互动和交流,努力为学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
开幕式之后,访问团成员梁玉仓博士、宋琳女士、郑凯博士和王达博士,延安大学化工学院王丹军教授、田锐博士、吕海明博士、王亚斌博士等先后作了学术报告,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并与参加学术交流会的领导及化工学院的老师合影(见图二(上图))。
10月31日上午,我们“春晖计划”访问团一行与化工学院领导和教师在能源化工大楼第二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会,并就学科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方向、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下午,我们访问团一行参观了化工学院实验室及延安大学新校区建设。随后参观了革命传统教育圣地 — 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的枣园及召开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杨家岭(见图二(下图))。
图二:上图为参会的领导、化工学院老师及访问团成员。中图为座谈会现场。下图为延安大学新校区(左)及革命传统教育圣地延安枣园(右)。

延安大学校园新闻网及延安大学电视台对留德化学化工学会2017年教育部“春晖计划”访问团与延安大学化工学院的学术交流与座谈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第三站: 访问西北工业大学


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2017教育部“春晖计划”访问团于11月1日到达古都西安。11月2日与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进行座谈和学术交流。
11月2日上午,我团梁玉仓博士,郑凯博士,宋琳女士和王达博士与生命学院领导和老师进行了关于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的座谈会。座谈会由陈强副教授主持,学院院长仓怀兴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卢婷利教授、生物学系主任师俊玲教授、“青年千人”戚震辉教授、陕西省“百人计划”张连兵教授及部分留德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伊始,仓怀兴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四位团员的到来表示感谢和热烈欢迎,随后介绍了学院成立的历史以及近年来学院教学科研的主要方向及取得的可喜成绩(图三)。仓怀兴院长代表学院希望能以本次学术交流会为桥梁,在加深双方了解的同时促进关于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平台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我团梁玉仓博士介绍了有关“春晖计划”、“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的信息,梁博士也希望能借此机会与各位学者互助合作,努力为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出一份力。
图三: 与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领导及师生座谈会场。
图四: “春晖计划”访问团成员正在就提问的问题进行回答。

座谈会结束之后举行了留德青年学者学术报告会(图四),报告会由陈强副教授主持,生命学院部分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参加。梁玉仓博士做了题目为“Monodisperse perioid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s(PM(O)Ss): from synthesis to applications”的报告,随后郑凯博士,宋琳女士和王达博士就各自的研究分别做了详细的学术报告。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会气氛热烈,老师和同学们都收获良多。报告结束之后,卢婷利教授组织生物材料与药物技术课题组全体师生与团员进行了课题交流。课题组青年教师以及两位研究生向我访问团介绍了各自的工作,同时我团成员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分别介绍了本领域及自己的科研最新进展,并与青年教师和同学进行了广泛讨论,拓展了研究思路,受益匪浅。同时,卢婷利教授课题组还与“春晖计划”访问团成员德国课题组进行进一步学术合作达成了初步共识,计划于2018年派遣学生到德国相关课题组进行学术交流。11月4日,受“青年千人”尚利教授邀请参观了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部分实验室,就相关研究与学术问题与尚利教授进行了交流。
此次学术交流会的顺利实施,为留德化学化工学会和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之间搭建了桥梁,为生命学院有志留学德国的学生提供了博士位置申请等相关信息,也为留德华人学者回国工作服务提供了信息渠道。西北工业学校新闻网对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

第四站: 访问广东工业大学


为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对国内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及科研合作的支持力度,由教育部国际司及驻德国使馆教育处资助、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CGCA)组织的2017年度“春晖计划”短期回国学术访问团于11月10-12日访问了广东工业大学,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11月12日上午,“春晖计划”访问团成员梁玉仓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李文忠博士(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王达博士(德国明斯特大学)与宋琳女士(德国科隆大学)一行4人应邀来到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与学院领导及科研骨干教师进行了有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进行座谈。院长方岩雄教授主持会议,袁强教授、刘明月教授、潘春阳教授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席罂彤和陈代坤两位老师参加座谈。方院长代表学校向“春晖计划”留德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院历史沿革、优势学科以及近期学院学科建设的目标和成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席罂彤老师也表达了希望借助此次“春晖计划”学术交流会的机会能够深化科研合作,拓展合作空间,促进中德间人才交流培养及科研平台共享。“春晖计划”访问团成员梁玉仓博士代表留德青年学者向轻工化工学院的邀请表示感谢,并向学院介绍了“春晖计划”与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的基本信息及最新动态,同时表示希望以本次“春晖计划”为桥梁,与广东工业大学深入探索科研合作方向并鼓励国内青年学者积极赴德学习交流。
学术交流会于上午10:00开始,由方岩雄院长主持,轻工化工学院及生物医药研究院的部分教授、研究生参加。首先由柏林自由大学的李文忠博士作题为“干细胞组织工程与心脏再生”的学术报告,此后图宾根大学的梁玉仓博士介绍了“周期性有序的介孔有机硅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明斯特大学的王达博士介绍了“4,5-二烷基咪唑卡宾盐的细胞毒性及仿生功能”,最后科隆大学医学院的宋琳女士向大家介绍了“Strumpellin的功能及N471D位点突变对HSP的影响”。报告会后,与会师生踊跃提问并与4位留德青年学者积极互动,现场交流气氛浓厚、热烈(图五上图)。

图五:“春晖计划”访问团成员学术报告及参观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

下午2:00,在生物医药研究院赵海山博士的带领下,“春晖计划”访问团一行来到正在筹建的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参观访问,轻工化工学院袁强教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席罂彤、陈代坤两位老师陪同参观(图五下图)。赵海山博士、宋兴汉博士代表谭文院长向“春晖计划”留德青年学者访问团介绍了研究院平台建设及学科建设情况,“春晖计划”访问团依次参观了模式动物及转化医学中心与新型药物制剂中心,对研究院药物与药械评价、生命组学与精准医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有了基本了解,并对研究院仪器平台建设水平做了高度评价。随后在潘春阳教授的陪同下“春晖计划”访问团参观了轻工化工学院的实验室。
下午5:00,本次学术交流访问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春晖计划”广东工业大学学术交流任务顺利完成,不仅通过学术报告会的方式促进了中德间相同科研领域的优势互补以及学术平台共享,也大力推进了中德优秀青年学者交流互访的进程,为今后更多留德学者回国工作、服务于国内科研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契机。
至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司及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支持的由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组织的2017年教育部“春晖计划”访问团学术访问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后访问团成员感慨万千,收获颇丰。在这里我们的访问团成员首先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家教育部国际司的认同和批准,让我们有幸与国内知名高校进行深入交流与座谈,有机会参观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圣地延安。我们特别感谢北京化工大学、延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并对各大学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本次活动的前期筹备及学术活动的圆满顺利实施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访问团成员特别致谢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的各位理事对本次活动的无私帮助与支持,没有他们的协调与支持我们也难以成行。
通过这次交流活动,特别值得关注和赞赏的是国内学术水平已今非昔比,是一个跨跃式地质量层次上的突飞猛进式提高。国内大学报告人的报告内容无论是从创新性与新颖性、还是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以及他们的实际应用研究在深度上都是一个质的飞跃。各大学在组织和开展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中组织缜密、思虑周全及井井有条。在学术探讨方面敢于提问题的人多了、就报告的内容有实质性见解的问题多了、探讨问题的气氛浓了,所有的这些已与国际性学术交流相差无几,这让国人更加自信、更加有信心站在国际学术前沿上、顶尖的科研问题上与发达国家的学术工作者们一起思辨和勇于寻求合作与共进的决心,这些都直接地体现中国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以及国家对科研的重视与大力支持。此外,随着国家的发展,各院校对海外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制定一人一策的办法、特事特办的政策引进人才。在西方国家大力削减基础研究经费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大力追加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的投入,让更多的留学人员看到了中国科研的前景与政府的高瞻远瞩,将国外所学的先进方法与技能应用到中国,以不同方式为国服务,真正把科研做到中国大地上,让中国的科研立于世界科研的前沿阵地,颠峰之顶,让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在中国遍地开花。
通过这次学术交流活动,“春晖计划”访问团成员与接待单位达成了多项可实施的合作计划,部分成员与访问的大学建立起了共同申请中德合作科研项目和联合培养博士生或互派交换生的意向,有的直接与大学的具体课题组进行对接等。更为重要的是留德博士们利用这次机会深刻地了解国家的人才政策及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做到有的放矢、蓄积待发随时回国发展,为建设自己的国家和家园,为提高国家在科技方面的竞争力而准备,并将利用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这个组织极力宣传国内大学人才需求和人才政策,为国家的科技、教育与建设服务。


供稿:梁玉仓、郑凯、王达、宋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8 18:06 , Processed in 2.4433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