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及教育部国际司支持的及由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组织的2017年教育部“春晖计划”访问团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探讨。
本次“春晖计划”学术访问团成员包括图宾根大学化学系纳米材料研究组课题组长梁玉仓博士、玛丽-居里学者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郑凯博士、德国明斯特大学王达博士及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宋琳女士(由DAAD “IPaK”项目资助)。在此次交流活动中,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了包括洪堡学者西北工业大学国家青年千人尚利教授、洪堡学者北京服装学院张秀芹教授、洪堡学者北京化工大学苏志强教授、洪堡学者北京化工大学孙振宇教授、留德归国青年女科学家北京化工大学尹梅贞教授及北京化工大学张振方博士等在内的多位留德归来学者参加此次交流,可见该大学及学院对此次访问的重视。
10月27日上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赵静教授与访问团成员就该校及学院目前情况、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师资配备、学院发展前景及博士生共同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座谈。随后苏志强教授带领访问团成员参观了与碳材料及杂化材料合成与表征相关的重点实验室。
10月28日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如期举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立群教授、副院长于中振教授、教学负责人隋刚教授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苏志强教授主持。会议开始,材料学院院长张立群教授对到场嘉宾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材料学院近年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可喜成绩。张立群院长表示希望借此机会向德国华人化学化工学会发出邀请,就人才引进、科研合作、学生交换、博士生联合培养等多方面开展活动。随后作为访问团团长的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的学术顾问梁玉仓教授介绍了化学化工学会的基本概况,强调了学会的宗旨是促进在德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及中德两国之间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为国内高校的人才引进搭建桥梁及创建一个平台为国服务。
学术会上梁玉仓博士做了题目为“周期性介孔(有机)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及应用(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s (PM(O)Ss): From synthesis to applications)”的报告,王达博士做了题目为“Cellular effect and biomimetic properties in vitro of novel 4,5-dialkylated imidazolium NHC salts”的报告,宋琳女士做了题目为“Functional analysis of wild-type and N471D strumpellin in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的报告及郑凯博士做了题目为“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的报告(见图一)。
图一:上图为参会的访问团成员及受邀的专家学者。中图和下图为正在作报告的春晖访问团成员。
学术会上受邀专家尹梅贞教授、尚利教授、张秀芹教授、孙振宇教授及张振方博士分别做了题为“荧光拓扑高分子的构建与生物应用”、“In situ monitoring nano-bio interactions by fluorescence techniques”、“聚乳酸立构复合物的结构调控及其纤维的研发”、“Exfoliation and dispersion of graphene and other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和“纳米粒子复合功能化聚乙二醇基水凝胶的制备及研究”的报告,最后苏志强教授就他课题组最近的科研进展与成果做了题为“功能性纳米杂化纤维的结构设计及应用研究”的报告。
学术交流期间,与会青年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分别介绍了本领域及自己的科研最新进展,展示了扎实的学术功底、新颖的研究理念,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术会议后,北京化工大学人事处与春晖成员就人才引进相关事宜进行了座谈。
此次学术交流会的圆满成功,得益于北京化工大学苏志强教授的大力引荐及他和他的团体的积极组织,为留德化学化工学会和北京化工大学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和平台,为北京化工大学有志留学德国的学生提供了了解德国高校的机会,开阔了与会师生的科研视野,拓展了研究思路,也为留德华人学者回国工作服务提供了信息渠道。此外,北京化工大学学校新闻网也对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
座谈会结束之后举行了留德青年学者学术报告会(图四),报告会由陈强副教授主持,生命学院部分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参加。梁玉仓博士做了题目为“Monodisperse perioid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s(PM(O)Ss): from synthesis to applications”的报告,随后郑凯博士,宋琳女士和王达博士就各自的研究分别做了详细的学术报告。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会气氛热烈,老师和同学们都收获良多。报告结束之后,卢婷利教授组织生物材料与药物技术课题组全体师生与团员进行了课题交流。课题组青年教师以及两位研究生向我访问团介绍了各自的工作,同时我团成员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分别介绍了本领域及自己的科研最新进展,并与青年教师和同学进行了广泛讨论,拓展了研究思路,受益匪浅。同时,卢婷利教授课题组还与“春晖计划”访问团成员德国课题组进行进一步学术合作达成了初步共识,计划于2018年派遣学生到德国相关课题组进行学术交流。11月4日,受“青年千人”尚利教授邀请参观了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部分实验室,就相关研究与学术问题与尚利教授进行了交流。
此次学术交流会的顺利实施,为留德化学化工学会和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之间搭建了桥梁,为生命学院有志留学德国的学生提供了博士位置申请等相关信息,也为留德华人学者回国工作服务提供了信息渠道。西北工业学校新闻网对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