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暑期学校招生

[复制链接]

72

主题

74

帖子

3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14:4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促进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思想和学术交流,加强对西北工业大学及其信息类学科的宣传,特别是选拔优秀学生继续深造,特举办2018年电子信息学院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活动。
一、暑期学校时间安排
定于2018年7月9-11日在西工大长安校区开展暑期学校活动,届时将会安排宣讲、参观、复试等内容,具体安排待前来参加时再行通知。
二、招生选拔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且有意于到我院继续深造;
3、“985”、“211”院校或所学专业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A类的三年级在校本科生(在2019年毕业的本科生);
4、学习成绩优秀,综合表现优异者(如在校期间获得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相关奖项或在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等);
5、英语6级≥425分,或TOEFL≥72分;或GRE≥960分;或雅思≥5.4分。
三、报名方式
1、报名材料包括:
(1)《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研究生暑期学校申请表》(见我校招生简章附件,申请人请打印并附照片);
(2)本科前三年成绩单、综合测评成绩单(加盖学校或院系教务部门公章);
(3)其它证明材料(已发表论文、获奖证书或其它考试证书的复印件);
(4)暑期学校安全责任协议书2份;
(5)身份证复印件、学生证复印件、英语成绩单;
2、报名方式及报名时间:
请在我校的暑期学校报名系统上报名,并且将以上要求的个人材料电子版发送到学院联系邮箱,材料压缩包请以本科学校+学生姓名方式命名,若通过材料审核,来参加暑期学校时再上交纸件版材料一份。电子版材料报名时间截止至6月22日。
3、学院暑期学校招收专业及联系方式
招收专业:  1、通信与信息系统、2、信号与信息处理、3、电路与系统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5、系统工程
联系方式:  联系人:郭老师
联系电话:029-88431208
接收材料邮箱:guolin@nwpu.edu.cn
四.学校相关政策
1、所有学员在暑期学校期间的食宿均由承办学院统一安排,往返交通费由学员承担。如果被我校录取为研究生,研究生入学报到后报销暑期学校往返硬座火车票。
2、凡暑期被录取的正式学员,将根据以下原则录取为我校研究生:
(1)如果学员取得所在院校2019年推荐免试生外推资格,可被我校直接录取为推荐免试研究生。
(2)如果学员没有取得推荐免试生资格,参加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若初试成绩达到我校一志愿报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将直接被录取,不再参加复试,录取专业须服从调剂。
3、学员在暑期学校学习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及因个人行为导致的意外事故,由学员本人承担,学员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因此产生的后果负有全部法律责任。
学院概况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古城西安
成立于2003年5月,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无线电系,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航空武器控制、航空武器设计专业并入该系,1981年计算机专业迁出成立计算机学院,1984年遥感、遥控专业迁出成立365所。
学院现有5个系:微纳电子与集成电路系、电子工程系、系统与控制工程系、通信工程系,信息工程系,1个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师资力量
学院在编正式教职工166人,其中专职教师134人(具有博士学位117人,海外博士11人),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28人),副教授69人,实验技术15人,管理15人。

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全国高等学校骨干教师2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5人,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标兵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陕西省科技新星2人,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人。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6个陕西省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工作室。
学科设置
学院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学、兵器科学与技术7个一级学科,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在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防重点/特色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航空电子综合技术(国防重点/特色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系统工程(国防重点/特色学科)8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在电工理论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技术学3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支撑平台
学院现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无人机特种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空天电子信息感知与光电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空天电子系统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信息获取与处理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物联网工程实验室。

3个研究中心:集成电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高可靠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工程中心、西安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中心。

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其中,飞行器综合效能分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

3个创新中心:陕西省通用飞机协同创新中心、华为-西工大移动通信技术创新中心、海格-西工大先进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3个教育实验中心:陕西省电子教学示范中心、西工大-中兴通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

除此之外,学院还是中国航空学会航空武器系统专业分会、陕西省图象图形学学会挂靠单位,是陕西省电子学会、陕西省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人才培养
现有全日制学生230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6人、硕士研究生638人、本科生1317人,包含留学生46人。学院积极探索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熟悉航空、航天、航海及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需求,掌握先进电子信息理论和方法,把握学科前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满足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电子信息技术高级人才,他们活跃在航空、航天、航海电子信息领域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岗位上,相当一批院友已成为所长、总工、总设计师等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才,毕业学生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已成为我国军用电子信息与航电武器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摇篮。
科研方向
◆ 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
主要开展大数据采集、分析与挖掘,大规模图像/视频信息处理与智能分析,雷达成像,光电目标探测与识别,信息融合与态势评估,神经信息与智能脑机接口,量子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 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设计
主要开展大数据采集、分析与挖掘,大规模图像/视频信息处理与智能分析,雷达成像,光电目标探测与识别,信息融合与态势评估,神经信息与智能脑机接口,量子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主要开展天线理论与天线罩技术,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目标特性与隐身技术、微波电路与微波通信,微波成像技术,电磁兼容与对抗,新型电磁功能材料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 系统工程与航空电子综合技术
主要开展系统分析、设计与集成,复杂系统建模与性能评估,火力与指挥控制,任务规划与作战飞行软件,航空电子系统总体优化设计,航空电子系统综合、仿真与测试,大系统理论、计算智能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主要开展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声/语音/图像/视频信息处理,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与虚拟现实,全光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雷达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 通信与信息系统
主要开展卫星导航与定位,通信与导航抗干扰,数据链组网,宽带无线通信,空天地信息网络一体化,信息网络安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特色与优势
学院以航空、航天、航海电子信息为特色,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重点开展“协同作战与指挥控制技术”、“无人系统与智能电子信息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宽带无线通信与数据链组网技术”、“雷达、天线与电磁场技术”、“航空航天先进遥感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高端电子器件与微系统设计”、“媒体认知计算与智能脑机接口”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航空电子综合系统,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机载雷达和遥感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媒体计算与智能系统,微波测试与计算,光电信息处理与测试,卫星导航与定位,宽带无线通信与网络,通信信号处理与抗干扰,航空微纳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等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飞行器天线与天线罩、电磁成像与微波测量、抗干扰导航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在机载电子系统设计与综合、复杂武器大系统集成与分析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在高光谱图像处理、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前沿。
科研成果
近五年承担了包括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千万级重大工程应用项目等700余项,年度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到款总额近2.5亿元;共计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被SCI、EI、ISTP收录950余篇;获科研奖励35余项,国家发明专利260余项,打造了一支优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和一个陕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
合作交流
学院注重校企合作,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相关院所签订了多个全面合作协议,并建有西工大-中兴通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华为-西工大移动通信技术创新中心、海格-西工大先进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校企联合教学与研究中心。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赴海外游学学生及来学院留学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芬兰、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联合进行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建立了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

近年来,举办国际会议8次,教师出国交流、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1000余人次,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短期讲学、交流200余人次。
就业情况
“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协同创新、国际化办学、制度完善和文化建设为重要举措,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把握机遇,深化改革,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编辑:朱锴铮
审核:冯晓毅
人家这么萌,帮忙点个赞好不好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8 23:29 , Processed in 2.35039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