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唯理书院 Veritas Academy课程介绍(四)

[复制链接]

58

主题

58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27 16:0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过去的一年中

唯理中国 Veritas China 推出了在线课程

开设了线上讨论社群

吸引了新一批地区代表

建立了十一唯理奖学金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广博雅教育。


2018年

唯理中国主办的唯理书院Veritas Academy


第四期课程介绍正式发布!


(今夏书院名额所剩不多,因采取滚动录取,请感兴趣的同学抓紧申请!)




1.中国与世界 1911-2018
China and the World 1911-2018


课程类别: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
课程简介:
“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 蒋中正 1937

“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17

同样是讨论和平,蒋介石与习近平对于中国的定位和对于国际秩序的理解却有着天壤之别。纵观近百年中国历史,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从宋美龄访美到特朗普访华;中国在世界秩序的构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也在改变着中国的内政。这一节课将从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与世界的接触为起点,深入探讨中国的外交政策,客观分析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这节课将要讨论的一些话题有:
The New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The Paris Conference
The First Chinese Civil War: the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actors behind CCP
World War II in China and the Tokyo Trial
The second Chinese Civil War: “We lost China?”
Tibet, Hong Kong, and Taiwan: How and Why?
Communism, Mao, and Global Revolution
The Cold War, Vietnam, and China
The Diplomatic Nightmares: the 1990s
Xi Jinping’s Policies: A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可以对中国与世界这100年的变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解“内政”与“外交”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并通过讨论分析政治问题中那些偶然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讲师简介:徐文宜
就读于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专业为政治科学、国际研究和经济(Triple Majors in Politic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Economics)。在国际关系领域中主攻中美关系及国际政治经济;热爱与人交流,每天会读1个小时的新闻,对政治以及社会问题有着狂热的喜爱;课外兴趣包括乒乓球橄榄球棒球足球等各类体育运动,也喜欢听周杰伦的歌。

2.Sex, Money and Power 性,金钱与权力
课程类别:  跨学科 Interdesciplinary
课程简介:这门课将致力于解构一些我们倍觉亲近又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身体,性别,欲望,身份。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探究,我们将会了解“性”这一人的基本组成是如何成为一个由社会、历史、政治所构造的概念的。这门课将会以批判性的角度回顾西方社会对于性和其背后含义的解读,同时以现代化的、全球化的角度重新解读这些概念。“性”是如何被西方的社会科学和例如宗教、生物、病理学、法律等一系列领域所概念化的?这些领域又是如何与政治、历史、性别、种族、阶级等一系列外部因素所交织在一起的?性与金钱,即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与经济因素,这两个被理所应当认为是毫不相干的事物又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干涉的?权力结构又是在其中如何运作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什么改变了又有什么是不变的?

我们将会从社会学和人类学两个学术领域的角度来回答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将会用到一系列理论工具,包括性学、病理学、女权理论、马克思主义、酷儿理论、种族理论。通过对理论文献和真实案例的阅读与思考,我们将会逐步理解那些围绕着性、性别、经济和权力所构建的庞大的概念库。



讲师简介:贾漱阳
就读于维思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专业是经济和女权、性别与性研究(Economicsand FGSS)。自高中起对性别研究猛然觉醒起所谓兴趣之后,已经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了。天真地坚信一个没有标签与分类存在的社会才是社会的理想形态并为之奋斗中。算是个"非传统"的文青男,陶醉于风花雪月、诗词歌赋无法自拔。兴趣爱好不算多,但还敢说是专精,网球、书法坚持十年有余,除此以外对日本文学影视作品抱有极大热情。对个性的提倡有着不一般的执念,恰巧不知最后如何结尾,便奉上自己的人生信条吧:做自己,做好自己,做想做的自己。


3.共和国的衰亡?——政治史视野下的罗马共和国史

课程类别: 人文 Humanities
课程简介:禅宗语录中有“禅者,活泼泼也,非枯木死灰。”一类的句子,若将“禅”替换成“历史”却也恰如其分。历史不是故纸堆,也不是点鬼簿,更不是僵硬的发生在过去的全部事实。恰相反,在永恒的时间之流中,历史也始终是如流水般活泼泼且变动不居的,我们研习历史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罗马对我们来说似乎是一个不太熟悉的词汇,较之希腊的群星闪耀,罗马就显得黯淡许多。提起罗马大多数人能想起的或许只是历史课本上的十二铜表法,爱好历史或是追慕英雄者或许还能记起那一条宽阔的卢比孔河。但事实上罗马历史中蕴含的教诲或许远多过希腊,况且“文章合为时而著”,古今交映下,罗马历史更能发出新的光亮。

故此,本课程以“政治史视野下的罗马共和国史”为主题,前者是进路,后者是对象。具体而言,课程关注罗马共和国前后约五百年的历史,包括其中的制度、人物、事件等等,并在此之上以罗马共和政体为关注焦点,讨论其建立、演变、覆灭以及余音。除此之外,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等领域的相关内容也将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相应地,课程所采用和试图培养的则是政治史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与学术技艺,意长纸短,在此便不逐一展开。

往古知今,鉴往知来,古今中西类似的道理被反复言说。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过去指向现实也指向未来。如何理解历史?如何理解当下?如何理解我们自身?这些都是这门课程希望提出的问题。


讲师简介:秦震赟
复旦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本科生。久居上海偶以为憾,主修政治学好恶难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常识匮乏,令人发指。兴趣驳杂,心意不专,于政治哲学、思想史、语言哲学、性社会学皆有染指。屡屡惊艳于智识本身的乐趣,笃信语词与言说的力量。好为人师,常插足教育事业,妄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好美食,好囤书,好久睡,好深谈。怀疑许多,相信一些,待人温和,言语刻薄,自我常处在矛盾纠结中。一直企图发现好生活,相信良好的实践就是目的本身,奈何疏懒,啧啧。


4.冷战: 美国制造
Cold War: Made in United States

课程类别:  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
课程简介:冷战,是国际政治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在长达四十余年的美苏争霸中,世界格局几次发生巨大改变,甚至几次面临核战的威胁。然而,许多史学家认为,美苏之中更换领导人更频繁的美国,更加深远的影响了冷战的进程和冷战之后的世界格局。肩负着不同使命的美国领导人,不仅在大时代的驱动下选择不同的政治通路,更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衬托出个人性格和人格差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导弹危机等等,这些一次次威胁毁灭世界的挑战与冲击,让冷战成为了一出紧张而扣人心弦的悬疑大剧。这节课旨在带领同学们随着美国的脚步走进冷战, 看看美国的各位总统是怎样通过自己不同的世界观与战略角度去“制造“这一人类史上最令人恐惧的时代。


讲师简介:周子衿
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国际关系/政治经济专业(Major in International Studies),主攻美国历史/外交政策。闲暇的时候,喜欢和朋友一起看球和阅读。这是我第二次作为讲师参加唯理书院。第一次的时候交到了非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所以对这个八月非常期待。

我觉得美国历史是文理教育中最有趣,也最具有戏剧性的科目之一,而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大家在上课的同时,也能通过课堂的模式设计与风格渐渐体会到这一点。


5.如何阅读“差异”:美国当代少数族裔文学
Reading Difference: Contemporary U.S. Multi-ethnic Literature

课程类别: 人文 Humanities
课程简介:在一节普通的英语课上,你大概很少读到以美国少数族裔人群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作为反映美国当代多元种族/文化的渠道,这个文学分支重要、有趣又充满挑战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些在题材、内容或是语言应用上远离“主流叙事”,也与你自己的生活境遇相去甚远的文学?这门课将带领大家选读美国20世纪少数族裔文学,并初步了解American Studies这一学科。通过对一系列小说和非虚构作品的阅读,我们会认识一位想要蓝色眼睛的非裔小女孩、了解在美国感受到“被人割去了舌头”的华裔二代境遇以及感知居住在美墨边境的混血同性恋女作家对个人身份的反思等等。我们将探讨这些文学作品是如何对既存的种族、文化、身份等标签作出回应和挑战的:这些作品中作者/主人公的诉求有哪些?这些背景和经历各异的群体,他们想要的是一个怎样的“新世界”?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差异?我们又如何能够超越差异进行思考?




讲师简介:张馨月
--维思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 大一学生,可能会学College of Social Studies(一个结合了政治、经济、历史和社会理论的跨学科社科专业),辅修数据分析,感兴趣的学科却比这个还多。
--抱着学东亚研究的心上大学,接触到American Studies却也一样着迷。 作为国际学生学习context甚不熟悉的“美国研究”,也是在反观自身:关于差异、共通,以及人类共情的限度
--励志于成为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比如回国创业开一家属于书呆子的黑暗奶茶铺。


6. 探索美国现代主义文学
Exploring American Modernism from Selected Short Stories

课程类别:人文 Humanities
课程简介:欢迎来到“探索美国现代主义文学”课堂!它可以像Book Club, 你可以在里面畅所欲言。它也可以像大学的课堂,引导大家进行Close reading训练。海明威为何这样惜字如金?鲍德温的语言是否有蓝调般的美妙?亨利詹姆斯到底说了啥?盖茨比真的只是一个像小李子一样的帅哥吗?现代主义文学在世界范围内有呈现出什么样的形式?伍尔芙和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真的那么难读吗?答案就在你的阅读体验中!

讲师简介:陈麒羽
清华大学英语专业,大三在哈佛大学交换一年。我喜欢美国文学,未来有志于从事文学研究。都说学文学的人有些“早熟”,因为他们早已在别人的故事了看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到了世界的广阔,看到了人性的善恶……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书友,和我一同走进文学的世界!

7. 人类的信息加工和组织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Organization


课程类别: 数学,计算机科学及自然科学 Mathematics, Computer Science, and Natural Science
课程简介:这是一门认知心理学的入门课,探索人注意力、记忆和知觉背后的工作原理。
认知 (cognition) 是当下心理学的主流领域之一。这个领域研究的话题看似门槛很低,像记忆、注意力这些核心概念,大家生活中经常用得到,因此非但不会感到陌生,而且人人都可以说上几句经验之谈。然而,看似每个人都“知道”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去研究它。恰恰相反,对于记忆这种抽象的概念,我们很难观察得到它以什么形式存在,以及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更不用谈想要去系统地研究它。而在这门课上,我会为大家介绍并演示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实验,正是这些实验神奇的设计,让本身无法被观察和测量的认知过程变得可以被定量研究,也让人类终于可以科学地认识到我们大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希望借此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讲师简介:王嘉文
就读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主修心理,辅修语言学和设计(Major in Psychology & Minors in Linguistics and Design)。



- 关于专业心理学。高中开始就决定学心理学,大学早早地就完成专业的requirement。然而,这其中的过程其实并非一帆风顺。最开始接触这门学科时完全无人指导,自己摸索走了不少弯路,从而对于国内这门学科普及上的薄弱环节深有体会。

- 关于学术。为什么要搞理论研究?学的这些有什么实用价值?我不知道也不关心。大概只是我有一颗不断追求真相,以此来将人类知识库扩大亿分之一的心吧(不要笑, 这很严肃)。

- 关于爱好。足球,自己不一定有时间踢,但每周看球是习惯;并不是一个优秀的gamer,但是喜欢把游戏当作艺术作品来体验

8. 探索音乐
Exploring Music

课程类别:艺术与工作坊 Arts & Workshops
课程简介:通过8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将会对音乐领域和它的跨领域性,以及典型文理学院中学术性音乐学习有初步了解。

什么是流行,什么是爵士,什么是古典?当你在生活中的某一刻,你是否留意不经意间的几个音符对你这一刻的世界产生的影响?看了一季又一季《歌手》、《中国新歌声》、《中国有嘻哈》们,它们的背后,是多复杂的音乐底蕴?在本课程中,我们将通过授课和研讨会的形式,学习并讨论不同主题的音乐内容,用更学术、跨学科的方式对音乐有所思考。我们会从熟悉的华语流行音乐形式开始,推进到东西方的古典音乐,再到音乐和技术、剧场之间产生的火花,最后以爵士乐做结。


*
学生不需要任何音乐基础,如果涉及必要乐理知识,教学中会进行简单介绍。
本课程较去年删去了全部乐理学习的部分,并加重强调跨学科和学术在音乐领域的重要性。
** 为避免和今年书院另一门音乐类课程冲突,教学将避免传统乐史课堂的形式。

讲师简介:张竞元
就读于罕布什尔学院(Hampshire College),主修音乐和计算机科学(Double Majors in Music and Computer Science),同时主攻两个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来自河北承德,新加坡SMI奖学金生,因此耽误的两年用提前一年填坑;业余水平钢琴和声乐,新加坡四年丢给了舞台剧;崇尚规则,喜欢法学;小米MIUI合作开发组成员,童年在修电脑和科技新闻中度过。

9. 计算理论
Theory of Computation

课程类别: 数学,计算机科学及自然科学 Mathematics, Computer Science, and Natural Science
课程简介:This course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to the theory of computation, an important branch of mathematics and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that concerns with the efficiency and limits of computation. We will explore topics including automata, Turing machines, computability theory, and complexity theory (e.g. the P versus NP problem). This course does not require and will not have any programming component.

*All interested students who are comfortable with learning a subject in a primarily English-speaking setting are encouraged to enroll, though previous exposure to mathematical proofs is a plus.

讲师简介:王沛
目前就读于加州理工(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计算机科学与政治学双专业(Double Major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Political Science),学术兴趣为计量政治学和跨领域研究。极其业余的(前花剑)重剑运动员,四年的(前)MUNer,两个编程马拉松(hackathon)的幕后团队成员。敬重正直,真诚,有韧性,愿为自己的理想、目标或信仰倾其所有的人。喜欢亚洲美食、古迹、博物馆、登山、竖琴、猫,迷恋于衬衣+风衣/皮衣的搭配、红色的裙子、以及各种各样的剑和匕首。除了花时间在各种不务正业的兴趣上外,闲暇时间会读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或是打打游戏。


10. 探究现代英国史(1688—当代):工业先声,帝国兴衰,无尽的传说与迷思。
The Story of modern Britain(1688 - Now): Industry, Empire, and its entangled history

课程类别:  人文 Humanities
课程简介:恐怕每个人,无论是出于兴趣或是考试,都曾想到过有关英国的种种故事。你应该知道那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但英国的工业化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而它带来的是诅咒还是福音?近代中国史教科书痛斥中英鸦片战争开启了“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但你兴许也听说过“天不生大英,万古如长夜”的说法。“日不落帝国”的扩张究竟是“光荣与梦想”,还是血与泪的故事?它又如何影响了今后的时代?语文教科书中可能还收录着丘吉尔在二战时期的演讲,但是世界大战对于家家户户的英国人,又是怎样的体验?最后,你也许注意到当今网上有很多酷爱嘲讽英帝国实力如何大不如以前的言论。衰落是无需争议的史实,但是它于英国而言是“痛苦的回忆”,还是新的开始?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将会开始一段英国历史之旅。而这旅程本身,也会是介绍历史学这门学科的一个绝好机会。漫长而丰富的英国史,使得历史学的各种学派与方法都有用武之地。同时,在审视对于英国的种种疑问的过程中,历史总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本节课将选取英国的八个“瞬间”,借助当今历史学界(尤其是英国史)的种种观点和结论,来解读历史,回答疑问。虽不求在这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答案,却希望各位能够对于“英国”、“历史”这些曾经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有更深的思考和了解。

讲师简介:张友石
毕业于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主修历史,即将前往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攻读硕士(Master of Arts)。很早就确定了历史学这个方向,但总是徘徊于各个时代与地区而不愿专精。也曾经也跳出历史而涉猎社科与人文的各个学科,但绕了一圈又总是回到了历史。曾经害怕这样的学术兴趣实为“异端邪说”,但也不想轻易放弃。就这样被矛盾的想法撕裂着,却又能常因此而有所得。在历史之外,学过一些统计的知识。在学术之外,喜爱在平时钻研地图,留意二次元的种种动向(不过关注面倒是相当的狭窄)。

                                              11. 中国地方政府与政治

课程类别:Social Science 社会科学
课程简介:中国地方政府与政治的开设立足于以下三个考虑:其一,对于威权主义的研究是近年来政治学界逐渐变得热门的领域,传统的民主化范式的不足使得维权体制值得被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分析。为什么有的威权政体高效,而有的威权政体相对低效?为什么威权主义政体同样需要哪怕是橡皮图章的议会?为什么威权政体内同样会存在相当水平的抗争政治和政治暴力?威权政体的优势和限制在何处?通过这门课程,对这一领域的许多议题和问题能够有粗略的了解涉猎。

其二,地方政府与政治很大程度上更便于研究和观测,也更少受到限制。而通过对地方政府运行逻辑的探究,对于官员的升迁和竞争、政府绩效驱动下的政策逻辑、政治体制的组织架构等都会有更深的理解,或获得一些深入研究的洞见。

其三,作为博雅教育的一个理念,我相信我们应该对我们身处的环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相比美国的政府和政治,对中国自己政治运行逻辑的科学研究应当能够给报名唯理书院的学生带来足够的收获。

讲师简介:王子琛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专业为政治、哲学和经济。对社会科学和哲学领域有浓厚兴趣。除本专业内容以外,对社会学、历史学和国际关系理论也略有了解,偏好经济学理论、比较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学、政治哲学。最大的兴趣是讨论政治等社科话题,剩下的兴趣包括小说写作、动漫和美食。


12. 社会科学中的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

课程类别: 艺术与工作坊 Arts & Workshops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政治学为基础,为大家介绍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两类话题。技术类话题包括如何提出理论并撰写文献综述、设计研究方案、如何分析数据等。介绍定量研究部分时,讲师将以实际案例出发为参与者介绍简单的概率论、统计推断和线性回归知识及如何使用数据分析软件RStudio。本门课程还会带领学员从科学哲学角度,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本质上的思考。讨论将围绕两个话题展开:什么样的研究是符合伦理的?定量研究一定比定性研究科学吗?课程结束时学员将有机会在闭幕式上展示自己的初步数据分析研究成果。



讲师简介:白云鹏
现就读于Carleton College,专业为政治科学和统计(Political Scienc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Statistics),博雅教育原教旨主义者,坚信liberal arts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坚信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道理,坚信博雅教育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beautiful mind。政治狂热爱好者,king of the games。

13. 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哲学家、教育主客体和投资人的视角,审视我们经历的一切

课程类别:  跨学科Interdesciplinary
课程简介:这门课的设计就为着三个词而生,intensive, fascinating, mind-blowing,烧脑、聚焦、高强度互动。

在这里,我们将极力避免对于“目的、形式与意义”的枯燥探讨,从一开始,就会以互动的形式让我们对一个接着一个的思维模型进行思考与分析,深入其中地去理解我们如何做决策,教育又如何影响我们自身。

在我们身上,不论是出于对世界的好奇还是对于当下的反思与无奈,我们都难以避免教育施加的矛盾性——我们渴求出人头地,但我们却和其他人的做法如出一辙;我们希望达到“最高要求”,却又不明白这么做是否真正有意义。

我曾游走于英国、欧陆、北美与中国的大学校园内外,想要在不同的教育体系中寻求一种“最佳实践”,然而却更加真切地意识到,“教育”很可能是基于普世背景下的私人议题,我们最终能够获取的,是一个发端,而非结果。

这门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课程将浓缩各种视角的“被教育实践”,这是一段蕴含着哲学发展,现实场景、商业思索和未来探索的旅程,希望在这样的课上,我们可以共同以哲学家、学生、教育者与投资人的视角共同审视教育这个人生议题。我敢保证,这绝对是一段不来后悔的征程。

讲师简介:王潜
现在是一名教育领域风险投资人,在风险投资这个不大并且要求阅历和学历的圈子里,我很可能是最年轻的,也是学历最低的。

我本科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of British Columbia),专业是认知系统(cognitive system)。但因为对于教育和人生的焦虑与思索,使我在正儿八经地拿到学位之前就离开了学校。因此依然手持高中学历行走江湖。

离开大学校园的几年时间,我也因相对特殊的教育经历不得不尝试多种工作,从教师、到专职牌手、投行banker、到企业管理者,再到真正的教育领域投资人,这使得我能够在不同的背景下反复地思索:

“我们的教育,或者说教育之于我们的人生,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因为什么而焦虑,而我们正在追寻着的又是什么?”
“大学教育应该带给我们什么?在更广阔的维度上,我们应该“学”什么?”

如果想要多认识一个不服管教的有趣人类,来吧,一起。


以上为第四期课程信息,至此所有讲师课程信息更新完毕
请关注更多后续有关教授课程的推送!

招生要求及报名方式
· 招生对象:高一至大二在读学生,具备基本英文水平,热爱读书、学习和思考。
· 时间:2018年8月1日-9日
· 地点:北京十一学校
· 费用:5500元(5月6日前报名可享4500元早鸟价)
活动费用包括书院9天期间全部学费、食宿、材料费。唯理中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学生组织。我们收取的活动费用全部用于负担书院及相关活动的运营成本,包括聘请讲师和教授、支付组织人员的食宿费用,以及承担网站制作、材料设计以及线上课程的运营等其它费用。
考虑到部分正在准备高考的同学在早报名期间无法关注到我们的活动信息,参加高考的同学无论何时报名都可以享受早鸟价格(凭准考证)。
唯理书院为家庭财政困难的参与者设有一定数量的助学金,如有需要请联系contact@veritaschina.org咨询申请事宜。
· 如何申请: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veritaschina.org,移步“报名/学生报名”。
· 报名日期:即日起至2018年7月1日
· 联系我们:如有任何关于申请和书院本身的问题,欢迎发送邮件至 contact@veritaschina.org 或联系地区代表咨询。


了解书院更多详情,请访问veritaschina.org
书院近期也开通了微博:@VeritasChina  
第一时间关注,获取书院最新动态


合作伙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8 01:39 , Processed in 2.61692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