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日推荐 | 高考这场竞争,很多人10年前就输了!

[复制链接]

62

主题

65

帖子

2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5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眼到了2018年,学习哥这个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大学生,偶尔还会做起大学某门功课挂科、被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噩梦”。

比梦想更残酷的,往往是现实。学习哥的一位朋友是高中数学老师,某985大学数学系科班出身,他最近讲了个段子:
他喜欢每节课临结束时,利用空余时间出一道拔高题(其实就是简单的奥赛训练题),让同学们练练思维。他今年新带的高一班级里,有个成绩不错的男生找到了他,说:“老师,您出的题我知道是某某书上的,初中的时候我全做过了。您那里还有没有新题?

当时学习哥这位朋友就懵了,那本书据他所知见过的老师都很少,而一个高一学生居然全做过!他郁闷地端起酒杯,继续吐槽:“你说,如果这孩子穿越回当年和我们一起参加高考,我能考过他吗?”
说实话,我考不过。同样是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学习,现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广度、难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十几二十年前的学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时代差距,或许大家还能理解和接受。但是,现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背后的学校、家庭、区域教育差距之大,则会让很多人感叹:高考这场竞争,其实很多人10年前就输了!

目前高中教育远未普及,中招考试的分流作用,让各个层次的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基本还算“生以类聚,物以群分”。

即便如此,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会惊掉很多老师的下巴。不止是这位高中数学老师,据说学校里其他科的老师都曾遇到:这几年新接的高一新生里,总有那么几个“让老师冒汗”的学生——
英语老师遇到了一个口语超棒的男生,英语几乎次次满分,初中时雅思模拟考了个7,要知道申请加拿大留学才需要5分!
语文老师遇到了一个现实版武亦姝,诗词功底非常扎实,背的多也就算了,一次老师问她考试作文里两句诗引自哪里,回答说“自己写的”!
信息技术老师最郁闷,照着教材讲的知识,基本没学生听,本想难为一下大家出道信息学奥赛题,结果被一位男生“怼”:老师,我玩单片机都5年了...(单片机通俗讲就是自己组装一台微型电脑并开发出程序)气得老师直呼:“这课现在没法上了!”

这只是一所省会城市的重点高中,中招录取分数常年在全市排四五名,就已然汇聚了这么多让老师无语的“学霸”,实在难以想象“神校”北京人大附中、华师一附中的学生是怎样一种存在!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拔尖学生越来越多的同时,“差生”也越来越无“底线”。
  • 有些人沉迷手机不能自拔,背书、刷题机不离手;
  • 有些人基础太薄弱,很多初中的数学知识都没弄懂,高中数学更是一路蒙圈;
  • 有的人被父母管束多年,自己没有任何自制力,完成作业都是问题;
  • 有的人除了教材没有看过其他书,视野、语言贫乏得厉害,800字的作文凑不够字数...

    当所有这些学生在高考中同场竞技,结果可想而知!一位长期做志愿填报咨询的业内人士说,以前考生分数扎堆现象非常明显,特别高的不多,特别低的也不多,在某一个分数段很集中,说“多得一分,干掉千人”真不过分。而这几年,他观察了一分一段表并结合自己的咨询经历,发现考生的分数差距越拉越大:670、680分以上的考生多了,二百来分的考生也多了,即使在考生最集中的二本线到一本线之间,几分之差拉开的位次差距也没有几年前那么明显。

    高考成绩分布的日益均衡,其实反映的是学生水平之间逐渐拉大的差距!但这背后的原因不在高中三年,需要回溯更久。

    很多人都发现,现在学校教育在学生知识积累和习惯养成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这其中有科技发展的因素——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不同学生的家庭对教育的“辅助”作用不同

    十几二十年前的高中生父母,文化程度相差不大,对孩子的学习影响都微乎其微。但时至今日,70后、甚至80后的高中生父母,不少人都接受过完整的大学教育。他们的知识背景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了直接影响。

    有人调侃说,北京人大附中最出名的其实是学生家长。北京海淀区聚集着全国最顶尖的高科技人才:中科院,核工业研究院,北大、清华等诸多高校...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后代为人大附中提供着优秀生源。

    一位人大附中老师说,有家长曾称自己可以辅导孩子的所有功课,而很多高中老师也做不到这一点。“这些家长文化水平都比较高,职业又好,相互联系,信息渠道广,舍得花钱。他们知道有哪些活动机会,有的家长还会带头组织课外班,请最好的老师上课。”

    即使在没有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和顶尖大学的三四线城市,优质高中里学生家长的学历背景、职业身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机关工作人员、医生、教师、中小企业主的子女,日益成为学霸群体的主流。

    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即使个别时候个别地方“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孩子成绩好”仍是一个家庭很引以为傲的事情。

    但重视归重视,不同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差距的例子不胜枚举。既有“学校全责、放任不管”或“父母包办、孩子盲从”等失败的类型,也有“启发诱导、外松内紧”“广阅读、重习惯”等成功的范例。

    学习哥一位年长的同事,在30年前就拿出微薄的工资为孩子请英语外教,这种做法在当年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换来的是孩子不同于常人的眼界和外语能力,大学期间就申请了公费留学生,早早赴美深造。这就是理念的差距。

    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孩子的自我规划也更完善,能不断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尤其是大学阶段,能果断做出保研or考本专业研or跨专业考研or出国or就业的决定,很清楚应该对自己的每一步负责。

    为什么有良好教育背景的父母或专业技术人员(如医生、教师)的子女,成绩好的几率比较大?主要原因倒不是他们有更大能力去调动更多资源,而是他们的职业和孩子的学习,有相似的“竞争特性”

    真正的职场竞争和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和学生考试非常类似,具有周期性强、个人因素大等特点,所以这些父母即使告别了学生时代,仍能理解孩子学习的周期、目标、成功因素。而孩子也会看到父母在工作中同样需要学习、考试和竞争,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家庭效应。

    经常有家长或同学咨询:没有学习动力、自制力太差、就是学不会怎么办?其实很多问题不是高中阶段要解决的,也不是高中老师能解决的。
    真正负责任、懂教育的父母,会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把这些问题处理好。八九岁时该处理的问题,拖到10年后,你觉得高考这场竞争能赢吗?


    近年来,一些优质高中垄断了越来越多名牌大学的录取名额。在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招生新形态的助推下,高考领域的“马太效应”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同高中导致的这种差异,除了生源质量的因素,不外乎以下几点: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是陕西西安的高中“老大”。最近,西工大附中到清华招聘教师的启事在网上流传:要求应聘者必须是化学竞赛或生物竞赛全国一等奖,只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含硕士),而且本科及研究生要均为“2+7”高校毕业!(什么是“2+7”?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我们都在抱怨这些优质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差距越拉越大,都在反思为什么一些城市和县城原本辉煌的“一高”再也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生源、师资、校长、硬件、财力...哪一项才是最“致命”的?

    看了这些高中招聘教师的条件,就不难发现,它们选聘的标准非常之高,也有招来人才的底气。一所高中,如果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来吸引优秀人才;一所高中,如果没有把最主要的财力、最稀缺的编制用来吸引优秀教师;一所高中,如果没有给予知识和人才最大的尊崇,那么,它有再多“重点”“名校”“示范”的头衔,也不可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

    这些优质高中的学生,通常不急不躁、淡定从容。这源于个人实力和强大的环境锻炼。在优质高中,有各位“大神老师”和各位或超级努力、或超级聪明的“大神同学”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在身边晃悠,有一天假都不敢请否则铺满书桌根本数不清的卷子君,有这次考前三下次考几百名的巨大心理落差......任凭谁也能炼出一副“铮铮铁骨”!

    实力和心理调节能力都是在“蹂躏”下催生出来的。在高水平氛围下、高强度锻炼下、高密度挫折打击下,想不淡定从容都说不过去...正是因为这几年的磨练,这些高中出来的学生在之后的人生路上遇到问题,至少不会觉得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而手足无措,而是会冷静分析,寻求妥善高效的方法来解决。

    一位高中校长曾说:一所真正的好学校,学生的成绩分布必然是纺锤形状的。

    能够成为省里排名靠前的学生,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必然是少数。这些学生或者智商超群,或者学习能力、时间控制能力出众,单靠刻苦努力想在高考中考出近700分的高分,可能性不大。这是纺锤的一端,是学校的脸面,不能没有。

    纺锤的另一端就是那些成绩一般,任凭老师、家长轮番浇灌,就是成绩不行的学生。这些学校再好的学校也有,但也应该是少数。他们可以走艺考、可以走体育生,也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纺锤中间的部分,是纺锤最粗的部位,也是最重要的部位。这个部位的学生要成绩整体良好,能够在高考中考上不错的一本院校或专业优势明显的二本院校。

    这部分学生才是学校的“里子”,是一所高中健康发展的形态。而现在的很多高中,成绩分布却是一个低矮的金字塔形状:顶尖的优秀学生引人关注,为学校镀金;可塔尖之下为数众多、成绩堪忧的“塔基”,却被忽视!

    经常有同学抱怨,自己所在的高中学风不好,老师也不负责任。其实这怨不得环境。高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中招考试就有选拔和分流的作用。中招败北,到了一所不尽如人意的高中,你能埋怨环境吗?初中时你干嘛去了?小学时你又干嘛去了?
    不要说小时候你无忧无虑、尽享童年,凡事皆有因果,10年前欠的债,高中和高考肯定要补回来!


    某年10月份到复旦大学去参加一项培训,闲来无事看看大学的新生公示栏(现在高考录取确实公平,很多名校都有新生信息公示)。特意看了自己家乡有哪些高中的学生考进复旦。

    看完震撼了!80%的生源来自省会城市的三甲高中(其中还有保送生),其余20%除了一个县高稍微多点,都是一个一个地分布在几所省辖市高中

    这种对比,很好地解释了为何每年中考前后,省会的重点高中对各地优质生源进行“收割”,尽管饱受社会和舆论诟病,但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的不少家长,还是要挤破头把孩子送到大城市读高中。

    也有很多家长看到省会高中高不可及的分数,想到孩子的辛苦,想到不菲的学费,总会自我安慰一下:“实在不行我们回老家县城上高中,那里每年也不少考上北大清华的”“回老家县城,学费便宜不说,管理严格孩子还能好好学习呢,你看每年的高考,文理科第一名不都是出在地市嘛”……此言不假,但要做好高考成绩低于预期、学生需要更多付出的心理准备!

    如果说省域内的差距还可以通过中考拼一把来弥补,那么省份之间的差距,尤其是清北、其他C9高校、985排名靠前大学的生源分布规律,则会让更多考生和家长“欲哭无泪”。




    2016与2017清华北大在该地区录取人数占该地高考人数比重

    该图反映了清华北大在北京、河北、河南、广东、山东五个地区的录取比例。清北在北京地区录取比例大大高于其它四个考生大省。

    2017年清北在京录取比例为1.087%,相比2016年又增加了0.038%,分别是清北在河北、河南、广东、山东四地录取比例的12倍、39倍、60倍、136倍,平均约为四地的60倍。
    2016和2017清华北大在该地区录取人数

    在四个高考生源大省中,2017年河北地区考生进入清华北大人数相比2016年有明显的增长,增加人数为118人,是全国进入清北人数同期增长最多的地区,涨幅超过40%。而其他高考生源大省中,除河南清北录取人数略有增长,广东、山东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上述表格及部分数据摘自“猿题库星球”,特此致谢)



    这种地域差距不止反映在高考录取中,甚至延续到大学校园里——

    一位从东部某县城中学考进清华的学子在《考进来又如何?寒门的我依然“普通”》一文中这样写道:
    作为一个外地考生,我曾经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学习能力特别强。结果实际上,北京学生的表现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而且名牌大学里比较容易堕落垫底的基本是小县城的学霸。
    小县城教育条件落后,学霸为了考入名牌大学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要多于京沪大城市学生,兴趣爱好、视野就逊色了。
    有不少人质疑才艺的作用,并且玻璃心地认为我说大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艺,所以素质更高更应该被录取。
    其实才艺的价值不是拿来比较考核,才艺最大的作用是丰富生活、让人快乐。
    小县城学霸容易缺少发展个人才艺的机会,不是说他们低人一等,而是他们太容易把考第一当作自己唯一的使命了,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他们只能花更多时间去填补空缺。
    但是当他们到了强手如林的名牌大学,第一名离他们远去之后,就太难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了。


    一位老校长曾说过:高考考的不是高三一年,也不是高中三年,而是学生12年的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
    这句话的含义,一些家长和同学早早认识并体会到了,更多的父母和孩子却没有。他们纠结于高一高二的成绩一路走低,纠结于高三复习拼尽全力后不见起色,纠结于高考过后差强人意的分数和并不满意的大学...
    世界是线性的,偶然中隐藏着必然——就在同学们十几年前拿起书本的那一刻,就在十几年里一次次的预习、听讲、复习、考试,就在家长和孩子做出的每一次重大抉择。
    高考这场竞争的结果,其实10年前就已决定了大半!
    来源:高中生学习




    看完可在留言区自由讨论感想↓↓↓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清阳工作室团队(微信号:JHZH-EDU)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知心遇见·合一未来】
    【君和高考升学规划服务中心】
    2018年、2019年考生家长朋友请提前做好志愿规划,提前了解高考政策和院校专业。

    正确的志愿选择,需要综合考生分数、兴趣以及全国各高校实力、专业信息及历年的招生录取情况等各项因素。

    您身边的高考志愿专家团队,
    为您提供专业的方案、热情的服务。
    请扫咨询师二维码或直接致电我们。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8 08:29 , Processed in 1.7966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